找新能源
华菱新能源
TPO PVC柔性光伏支架

中信博与安泰新能源“跟踪”专利之争的背后,传递了哪些信号?

太阳能光伏支架11周年

今天,福建光伏厂商—安泰新能源就与中信博的某项跟踪支架专利纠纷,做了新的进展更新。这里无意去评价最终的结果,《能源一号》有一些新的发现和新体会,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下。 第一个信号:跟踪支架未来前途会…

今天,福建光伏厂商—安泰新能源就与中信博的某项跟踪支架专利纠纷,做了新的进展更新。这里无意去评价最终的结果,《能源一号》有一些新的发现和新体会,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下。

第一个信号:跟踪支架未来前途会很好

双方此次争议的焦点是光伏跟踪支架U 型主轴的专利。它具备更强抗弯能力、更强抗扭能力、更高颜值等特性(专利名称:《一种光伏跟踪支架的主轴》,专利号:2019219682157)。祝福双方能化干戈为玉帛。

两家公司这次在跟踪支架专利(知识产权)方面的争夺,可以看到一点:跟踪这类产品的前景未来会不错。理由是:没有哪类企业,会对一个根本没啥前途的东西在这里你争我夺。这就好比组件厂和电站投资商,大家都在看182和210等大规格系列,不会对158的东西非常感冒一样。

中信博和安泰新能源作为同行,现在也在力推跟踪支架。

中信博一开始是做固定支架的,10年的时间,它通过良好的销售渠道拓展、与中国一系列的电站项目公司联合出海等方式,让“中国产”跟踪支架进入全球各个角落,是跟踪支架的普及者之一。

看一组数据:该企业在全球的出货量领先,2020年累计出货量高达32GW,跟踪支架约3.1GW,固定支架5GW。从年出货比较看,“跟踪支架”已在接近中信博的老本行“固定支架”了。中信证券的统计也同样证实了这一点:2016年~2020年间,它的跟踪支架业务占比从33%左右提升至54.65%,业务数字在递进。如今中信博在对外介绍自己公司时,也通常会把跟踪放在靠前的位置,这是它极其看好的产品线之一。

安泰新能源是跟踪支架的崛起之秀。该公司首先是在海外出道,2011年将支架带入日本市场,也是第一家将这类产品引入半封闭海外市场的支架厂商。安泰做支架的优势很大:主要负责人黄丽琴、黄仕塔兄妹最早是做铝材出身的,这种材料是做光伏支架的首选原材料,相较于钢支架的大吨位运输和现场安装都要更轻便,可以做到预安装。而且它可让电站的使用年限拉长,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安装效率。铝材也是一种主要的光伏组件边框材料,重量轻之外成型也容易,耐腐蚀性更强。因而铝材在光伏产业中的应用很广泛。

作为一种光伏系统核心部件,跟踪支架可带来8%到20%的发电量增益,在全球范围内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因为目前跟踪支架在国外很火,国内占比不高,凡是做跟踪产品的中国厂商也都希望在国内能够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比如天合光能把西班牙的Ncalve收购后在大力发展这一市场,吸引晶澳入股的聚晟科技、华鼎、保威新能源、同景新能源、清源股份、安泰科、江苏国强、聚之义、迈贝特、能耀、诺斯曼等等,都会在此发力。

根据WoodMackenzie的数据,全球跟踪支架出货已从2015年的不足5GW提升至2020年的44.4GW,预计2025年该市场需求可能会上扬到174GW。只要有大型地面电站,就可能会配备跟踪支架的这种状况在未来越来越多。伴随着光伏电站总量的攀升,跟踪的前途将无可限量。其中,中信博在2022年产能会在2021年的9GW以上继续提升,进一步的匹配市场增量需求。

第二个信号:知识产权对企业的业务拓展,带来哪些影响?

把握与时俱进的产品专利,对于行业、对于公司的业务体系发展而言,都相当重要。抛开跟踪专利这一点,如果只谈中国光伏公司在掌握核心技术专利这方面的能力而言,其实就已经做了很多。也正是因为这种对技术的尊重和对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助推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

就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说:重要知识产权的掌握,对业务体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光伏与新消费、国内地产等等市场有非常大的区别:它着眼于全世界的客户群体。一家公司如果在多项专利方面得到了认可,产成品的需求量一旦扩容,可在任何市场中如鱼得水。当销量带来销售规模的变化后,企业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打磨产品。研发能力的提升,对企业发展的宽度和广度会有很大促进作用,也更容易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此前在多个光伏细分领域中我们看到,个别光伏公司会直接购买一家企业的控股权来做业务的延伸和完善,原因是这家公司的资产中包括了价值不可言说、含金量不小的产品专利在里面。因此,跟踪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格外关注和据理力争,也表明它们对于科技产品体现出来的尊重。

这20年来,中国光伏产业的大发展得益于市场大门的洞开和中国商人对于新产品应用的敏锐捕捉。做大规模、做大市场、在中国这篇沃土上不断的精进,让不少人感受到了光伏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和社会效应。从过去只是的代加工企业身份,转变为重视技术、重视科技人才的全球化公司,无论是跟踪支架也好,还是电站投资方、材料制造商、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每个环节的供应商,都在科技知识体系的建立、反复实验和测试、实践中一路摸爬滚打而来,最终共同迎来了产业的曙光。

第三个信号:未来有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人,会有更多机会

光伏产品的主要专利或知识产权,通常属于一家公司,再由它决定如何使用。有的公司会做授权,有的则会持续把持。不管什么方式,专利或知识产权都是由人创造的,最初可能是1~2个人,后面会有演化,比如一个小团队,甚至引入制造方和销售方共同打磨。所以,有能力创造知识产权的人,将会在光伏这个注重技术革新、希望有更多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产品涌现的行业里,受到持续关注。

 

在支架行业里,就有这么几个公司是靠专利发展起来的。某个科技人员创造或拥有了该专利,后来因为各类原因不想继续做企业了,所以把初创的专利转给了自己熟悉的商人朋友,现在这类公司在市场上发展得不错。

一些科技人员在手握重要专利后,找合作伙伴共同创业,把公司带入正轨。还有一些公司找来专利拥有者,将其纳入为自己公司的骨干或高管,大家一起把原有产业做大做强,彼此共同分享收益。科技人员+商业组合的方式,不一而足,结果都奔向美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尊崇摩尔定律的光伏业,也会在某个阶段遇到科技进步的天花板,此时此刻更需要突出素质的科技人员加入,数量多多益善。中信博现有的研发人员近200人,而跟踪行业里面的研发技术人员超过50人的也有数家公司。随着光伏市场的快速扩容,这个群体会涌现出更多好的作品创作者,也需要更多人来推动跟踪新品和新技术的普及。

中信博与安泰新能源“跟踪”专利之争的背后,传递了哪些信号?

作者: 小编

联系我们: 邮箱:info@solarbracket.cn 电话:13164959840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16495984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info@solarbracket.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